首页
到顶部
到尾部
史海钩沉

京剧四大名旦

时间:2014/1/13 12:51:31  作者:  来源:网络转载  查看:3252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  梅兰芳(1894——1961)     名澜,字畹华,四大名旦之一。原籍江苏泰州,生于北京,出身梨园世家,祖父梅巧玲为著名花旦,是同光十三绝之一,父梅竹芬是京昆旦角演员,母杨长玉是著名武生杨隆寿之女,伯父梅雨田是谭鑫培的琴师。他父母早亡,...
  梅兰芳(1894——1961)
 
  名澜,字畹华,四大名旦之一。原籍江苏泰州,生于北京,出身梨园世家,祖父梅巧玲为著名花旦,是同光十三绝之一,父梅竹芬是京昆旦角演员,母杨长玉是著名武生杨隆寿之女,伯父梅雨田是谭鑫培的琴师。他父母早亡,由伯父梅雨田抚养成人。他8岁开始学戏,9岁向吴菱仙学青衣,10岁第一次登台。1908年,搭喜连成班演出,同时,又向秦稚芬、胡二庚学花旦戏。1913年,首次应邀到上海演出,王凤卿为头牌,他为二牌,受到上海观众的热烈赞赏。1914年,梅兰芳再次应邀到上海演出,盛况空前,甚至吸引了不少日、英、美等国家的观众。两下江南,奠定了他艺术上独树一帜的基础,并开始了大量新剧目的排演和革新,是继王瑶卿之后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影响最大的旦角演员。他扮相大方,雍容华贵,嗓音圆润,唱腔委婉,功底深厚,文武昆乱兼长,擅演青衣、花旦、刀马旦各种脚色,并同把三者表演艺术特点溶为一体,形成花衫行当。早年曾试演《一缕麻》、《邓霞姑》等“时装戏”,后又创演《天女散花》、《洛神》等“古装戏”,代表剧目有《霸王别姬》、《贵妃醉酒》、《凤还巢》、《穆桂英挂帅》等,所塑造的舞台形象,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妇女各种不同的典型形象,而且将人物的个性和丰富的思想内涵,融于美的形象之中,给观众以心灵的净化和美的享受。他不仅是京剧艺术大师,而且是作为中国艺术的代表人物走向世界的,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期间,曾多次赴日本、美国、苏联等国访问演出引起轰动,并被美国授予博士学位。世界著名的作家、艺术家如高尔基、阿·托尔斯泰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、萧伯纳、布莱希特、卓别林、范朋克等人对他的表演倍加推崇,并把京剧艺术视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,使中国京剧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占领了自己应有的地位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,他蓄须明志拒绝演出,一直坚持的抗战胜利,表现了艺术家崇高的民族气节。1949年应邀参加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,并应邀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。建国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、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、中国戏曲家学会副主席、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、中国戏曲学院院长、中国京剧院院长。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奖,同年冬天出席了在维也那召开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。1953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任副团长并参加慰问演出。1955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文化部、全国文联、中国戏协联合为梅兰芳、周信芳举办了舞台生活五十年纪念活动及演出,文化部向梅兰芳颁发奖状,并将梅兰芳主演的《梅兰芳舞台艺术》、《游园惊梦》等拍成戏曲艺术片,邮电部发行了《梅兰芳舞台艺术》纪念邮票。1957年被国际舞蹈家协会授予荣誉奖章。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他的一生,体现了不断革新、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,他将诸多艺术领域的创作思想融于了京剧艺术舞台表演之中,在音乐、唱腔、台词、舞蹈、舞美、服饰、化妆乃至理论教学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资料和实践积累,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,世称梅派。梅派弟子很多,著名的有魏莲芳、李世芳、言慧珠、杜近芳等人,其子葆玖也宗梅,颇具乃父风范,其女葆月,工余派老生
 
  程砚秋(1904——1958)
 
  男,四大名旦之一,北京人,满族,原名艳秋。自幼从荣蝶仙学青衣,曾受教于王瑶卿、梅兰芳,并得到文人罗瘿公的帮助。他讲究音韵,注重四声,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,以独树一帜的发声技巧,创造出一种深邃幽咽、曲折委婉、若断若续、抑扬顿挫的程派唱腔,形成独特的风格,世称程派。他演的剧目大多反映旧社会下层妇女的悲惨命运,如《青霜剑》、《荒山泪》、《亡蜀鉴》、《窦娥冤》等。弟子有赵荣深、王吟秋、李世济、新艳秋等。1958年3月9日在北京逝世。出版有《程砚秋文集》、《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》等。
 
  荀慧生(1900——1968)
 
  河北人,四大名旦之一,善于塑造天真、活泼、势情的少女形象,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,在旦行中有很大的影响,世称“荀派”。将河北梆子的唱腔、唱法、表演的精华溶入京剧的演唱之中,是他的艺术特色之一。荀慧生由河北梆子改演京剧,后拜王瑶卿为师,又曾受业于吴菱仙、陈德霖、路三宝,在继承王派、陈派艺术的基础上,进行了较大的创新。他的嗓音甜媚,稍有闷音,用嗓有特殊的技巧,善于用小颤音、半音和华丽的装饰音,又常以鼻音收腔来增添唱腔的韵致。善于运用气口,以气息的顿挫抑扬造成唱腔的缠绵继续,在刻画人物的娇娜、表现人物的委屈、怨怼或痛不欲生的情感时,有很强的感染力。如《红楼二尤》中尤二姐“怕的是我的儿他就要复生”一句,就最能体现荀派这种唱法。荀慧生将河北梆子旋律和唱法化入自己的唱腔,和谐而不显生硬,更使他的唱于轻盈脱俗中有通俗的成分,如他的杰作之一,红娘中的南梆子唱段“一封书当作了婚姻媒证“,有些旋律几乎就是河北梆子,因化得好并且完全赋予京剧的韵味,所以显得清新别致。更多的剧目中常见的流水板则于耍腔时逐个将音符唱出,活泼而不琐碎,也是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唱法,而加强了人物性格的表现。他还在,钗头凤》的二六中加入了反西皮唱腔的旋律,并且创造了在一段在二六板式中交替使用西皮和反西皮的唱法,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。荀慧生的吐字以京字京韵为主,基本不用反切,显得清楚亲切。他的念白宗王瑶卿,而减去了方正有棱角之处;京白尤其传神,短而气促的、自说自话的方式和卷舌音、语助词以及降低半音方法的运用,都使他的白口轻俏软媚,魅力十足。如《得意缘》、《十三妹》、《穆天王》及《金玉奴》等戏里的京白,都是上乘之作。荀的做工更为出色,一些繁复的身段亦脱胎于河北梆子,而小身段动作如侧戏曲、垂头、晃身、咬辱、衔手帕、拧汗巾等等,配合眼神的运用,着力表现少女和少妇的心理活动,能做到艳而不妖,媚而不冶。而饰演端庄的女性,如《勘玉钏》前部之俞素贞与《金玉奴》后部的金玉奴,又能一洗媚态。他的武功也很扎实,起打稳健利落而富美感,女靠开打和小生装扎大靠(如《英杰烈》)开打都得出色;扑跌也有特点,适度而且准确。在扮相服饰方面,也有创新,服装的设计尤其别致,他的短袄长裙虽是传统装束,但样式贴近时代有新意,愈能显出人物亭亭玉立,婀娜多姿,得到“留香装”的称号。荀派剧目丰富,传统戏《金玉奴》、《花田错》、《英杰烈》、《游龙戏凤》、《儿女英雄传》(《十三妹》——、《辛安驿》、《能上能下上缘》、《樊江关》、《战宛城》、《小放牛》、《探亲》、《盘丝洞》、《胭脂虎》、《打樱桃》等,都具荀派特色。新排剧目的数量之多为四大名旦之首,有《元宵迹》、《钗头凤》、《鱼藻宫》、《埋香幻》、《荆钗记》、《柳如是》、《美人一丈青》、《绣襦记》、《霍小玉》、《香罗带》、《还珠吟》、《护花铃》、婚姻魔障)、《飘零泪》、《丹青引》、《妒妇诀》、《侠骨香》、《河伯夫人》、《杜十娘》、《红娘》、《勘玉钏》、红楼戏《香菱》、《平儿》、《红楼二尤》、《晴雯》等,还有一些由单折增益首尾编排的本戏,玉堂春》(“嫖院”至“团圆”)、《得意缘》(“卖艺”至“归农”)及全部《贩马记》等。由以上剧目可以看出,荀慧生不仅擅长喜剧,也有为数不少的悲剧,一般都是情节动人,唱、做、念都很繁重,塑造的人物楚楚可怜,能废得人们的同情,尤其许多剧目都同时具有悲、喜剧成份,难度更大,也都获得了成功。学荀者极众,主要传人有毛世来、许翰英、李玉茹、吴素秋、童芷苓、赵燕侠、张正芳、曲素英、刘长瑜、孙毓敏、宋长荣等。李、吴、童等并兼学梅(兰芳)或程(砚秋)。
 
  尚小云(1899——1976)
 
  1899年生,河北南宫人。字绮霞。10岁入北京三乐科班,初习武生,后改青衣、刀马旦。1914年出科后,在北京童伶竞选大会上,博得“童伶大王”的美誉。1924年被广大观众誉为京剧“四大名旦”之一。1936年创办了荣春社科班,培养出了孙荣蕙、杨荣环、徐荣奎、景荣庆、方荣翔、马长礼等优秀演员。
 
  解放后组建尚小云剧院,任团长。1959年应邀到西安,任陕西省京剧院院长兼陕西省戏曲学校艺术总指导。1962年西安电影制片厂为他拍摄了彩色艺术影片《尚小云的舞台艺术》。历任北京市文联常务委员、南京戏曲改进处副主任,中国剧协理事,陕西剧协常务理事,中国戏曲学校顾问,陕西省京剧院院长等职。是陕西省第三届政协常委,北京市人大代表,北京市第一、二、三、四届政协常委。
 
  演出的尚派剧目有:《昭君出塞》、《卓文君》、《龙女牧羊》、《汉明妃》、《梁红玉》、《福寿镜》、《青城十九侠》、《花蕊夫人》、《摩登伽女》、《千金全德》、《红绡》、《绿衣女侠》、《九曲黄河阵》、《峨嵋剑》、《比目鱼》、《墨黛》、《北国佳人》、《双阳公主》等。塑造了许多忧国忧民、刚正善良的古代妇女及少数民族的妇女英雄形象。1976年因病在西安逝世,终年77岁。
 


评论者:      验证码:  点击获取验证码

    济南京剧国粹发展基金会

    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济齐路112号 邮编:250023 电话:0531-86955123 Email:gcjjh123@163.com

    © 2010-2013 All Rights Reserved! 鲁ICP备20012352号-1